本篇文章2156字,读完约5分钟
手机市场竞争加剧,已经成为血海之势,各企业的品牌制造商为了不掉队,在残酷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种“黑科技”和环境充斥着自己产品的普及。 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高端智能手机制造商预计今年将创造323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但比去年减少了1.4%。 这是因为,为了在竞争中领先,各手机企业的品牌必须在创新上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
苹果发售iphone已有近10年,每年发售的新一代iphone成为其他厂商特别是国产手机企业品牌模仿的对象。 但是,通过关注近两年来苹果推出的iphone产品和市面上的大部分手机,我们发现手机的外观和技术上的创新似乎遇到了瓶颈,吸引顾客的需求也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 业内专家指出,未来的创新是手机软件和服务的创新,特别是在硬件和性能差不多的时代,手机企业品牌的服务尤为重要,在售后服务方面尤为重要。
lg作为韩国第二大手机制造商,规模仅限于三星,但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影响方面都与老大哥三星有很大差距。 根据lg电子公布的年度业绩报告,全年lg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970万部,比去年多100万部。 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34.8%,为1万亿1.1923亿韩元。 其中,移动商务增长缓慢成为影响lg收益的大问题。
另外,不仅手机产品吸引力小,影响整体业务收益,售后服务上也存在很多混乱,维修价格不规范,不仅误导了顾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未来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风险。
根据售后服务价格的不同,一切都比官方标价高
前几天,lg g3手机的顾客杜先生在手机维修中烦恼着。 杜先生说,自己去年11月8日在京东购买了lg g3手机,但由于某种原因,发票不是手机产品的明细,而是办公用品。 在这期间,杜先生的手机经常重启,运行不稳定,所以杜先生去了lg官方指定的售后服务店——北京市中关村西区的售后服务店。 售后服务人员检查后发现,手机电池有问题,需要更换电池。 但是,售后服务人员表示,由于杜先生开具的发票抬头的不是lg g3手机的型号,所以不承认该手机在保修期内,因此杜先生需要自费修理。
对此,杜先生特意询问了当时购买手机的EC平台和lg官方客服,得到的回答是,正如其售后服务部门所说,为了得到保证,必须发行产品说明书。 因为自己的原因,杜先生接受了自费修理的条件。 但是,在修理价格方面,杜先生和售后服务人员产生了分歧。 该网站的售后服务人员表示,修理手机需要更换新电池,杜先生为此需要支付188元。 听了这话,杜先生心里有疑问。 因为自己在互联网领域工作多年,对手机之类的有点了解,一块电池没那么贵。 这个时候,售后服务人员依然没有自己开出漫天要价,甚至说可以通过官方呼叫进行验证。
另外,售后服务人员没想到杜先生在自己面前通过了官方呼叫。 当被问到lg g3电池的价格时,他说官方呼叫只需要85元。 远远低于中村西区售后服务点的价格。 在听了官方客服的回答后,这位售后服务人员脸上出现了不自然的情绪,但他坚持认为换电池需要付188元。
在与售后服务人员无法交谈后,杜先生咨询了另一家lg官方指定的公主坟维修店。 但公主坟维修店提供的维修价格低于中关村西区的估计,但128元的价格也高于官方提供的价格。 杜先生说,当初选择自己离线做售后服务是希望手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好,但是售后服务人员的价格确实是自己不能接受的。
高价居然比原来的电池贵?
对在线售后服务网点“抢劫”的行为,杜先生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向lg售后服务所投诉。 过了一会儿,lg售后服务人员给杜先生打电话,对杜先生的投诉,她们已经给中关村西区维修网站的负责人打电话,这位负责人说,当时给杜先生推荐的是高仿真电池,不是原电池,因为这个价格不同。
对此回答,杜先生非常无奈,表示作为官方认可维修网站,应该提供官方零部件。 另外,高仿制电池的容量与官方标准装备相同,在安全性等方面为什么比官方标准装备高两倍以上呢? 对于杜先生的一系列疑问,lg的官方工作人员没有给出确定的回答。
另外,根据杜先生的表述,网上实体修店对各种零部件的价格没有确定的公示,而且只有一个售后服务网点,从接待到维修,发现了中间的操作性极大的问题。
售后服务是谁的错?
即使是优秀的产品,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个企业品牌不仅必须能够销售能够吸引顾客的产品,还必须确保在产品出现问题时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 纵观手机售后市场,不少情况类似杜先生,但维修混乱与授权店的盈利压力有一定关系。
一般来说,在线手机维修店通过加入企业品牌制造商获得许可,提高品牌曝光度和可靠性,从而吸引顾客。 另外,这些维修店需要自负盈亏。 因此,为了少修点店不吃亏,尽量让顾客出钱。 在稍小的城市,或者像lg这样在国内只有小客户市场的企业品牌,管理更困难,售后服务店的可操作性空之间更大。
对于手机企业品牌来说,授权给网上售后服务店,必须履行监管职责,不损害自己顾客的权益。 过去一年,由于手机销量不佳,lg移动业务仅增长0.3%,极为缓慢,成为整个lg集团的“重担”。 LG4产品的失败,希望通过将越来越多的精力集中在今年的旗舰机g5上,采用模块化设计,吸引越来越多的顾客,逆转过去一年的颓势。 但是,后面的防线还没有铺好,只是进攻,往前走,怎么能保证客户的体验,挽留自己的客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