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6字,读完约9分钟

如果我们撇开争论,在浑水中寻找矛盾的根源,也许正因为有关方面有意无意地混淆了事情的因果关系,事情才在混乱中愈演愈烈。

首先,谁将被起诉?这个关键问题被弄糊涂了

微信收费问题已经从一个行业内的讨论升级为一个公共热点事件,可谓“三人成虎”。

这起事件的导火索是政府官员、运营商领导人和腾讯高管在公开场合就微信的矛盾发表声明。他们的观点不同,但他们都提到了一个敏感的词“指控”。

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最初讨论的问题是腾讯是否应该向运营商付费,但媒体和公众错误地认为,运营商会迫使腾讯向用户收费。

结果,在舆论的传播中,这种混乱的概念激怒了3亿多微信用户,因此愤怒之声铺天盖地,运营商蒙羞。

真的是这样吗?在中国目前的网络环境下,没有人会傻到直接向所有用户收费,就像腾讯qq一样,这么多年不用直接收费也能盈利。只要有用户,就有很多赚钱的方法。自然,运营商不会愚蠢到强迫腾讯向用户收费。

然而,当3亿用户的权益受到威胁时,整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二,当用户支付交通费用时,运营商为什么要“重复收费”?

如前所述,运营商与微信之间的争议焦点不是用户是否应该向腾讯付费,而是腾讯是否应该向运营商付费。

如果是前者,便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因为营办商已经向用户收取交通费用,所以重复收费是不合理的。但如果是后者,那纯粹是企业之间的业务问题,与用户没有直接关系。

过去,只有运营商才能为用户提供电话和短信服务,用户必须通过运营商付费才能购买移动互联网应用。因此,运营商已经掌握了客户的支付渠道,所以运营商除了流量费用之外,还可以从移动互联网公司那里获得一定比例的业务份额。

也就是说,在运营商的维修之路上,只有自己的汽车公司才能吸引客户,所以可以通过交叉补贴来实现整体收入的平衡。

在早期,运营商拥有过剩的流量,而发展数据服务对收入增长的边际效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运营商制定了相对较低的流量收费标准,以鼓励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

虽然交通费用不盈利,但运营商可以通过语音服务、短信服务和合作伙伴共享来弥补。就像许多报纸和杂志一样,零售价格通常比印刷成本便宜,但是可以通过广告来补贴。

但现在,与其他互联网产品不同,微信等即时通讯服务不再是运营商的业务补充,而是可以在未来逐渐取代彩信、短信甚至电话,直至成为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掘墓人”。

过去,当运营商为语音服务和短信服务定价时,他们都将自己的网络建设成本、许可成本和频率成本(主要是外国运营商)、运营成本等打包在一起。

但现在,由于微信不必承担网络、许可和频率等巨大成本,它可以以更便宜的“免费”方式开发用户,这将对运营商造成致命打击。

同时,随着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公司不再被运营商所困。例如,如果一个移动qq用户想购买一枚q币,他可以直接用财付通支付,而不用为中国移动支付。

这意味着原来“交叉补贴”的经营者来源已经被空.切断

现在问题出来了。微信的3亿用户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如果没有补贴,只收取用户的交通费用,运营商反而会赔钱,形成收入更高、损失更大的“剪刀差”。

将增加的成本转移到下游是所有公司都会遵循的基本业务逻辑。因此,该运营商联系了腾讯,希望使用该运营商资源的腾讯支付账单。

第三,为什么中国移动最活跃?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网络间结算。

早在2010年,我曾在一篇报道中写了一句话,“自从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以来,接入市场的大部分恩怨、起起落落和矛盾都与网间结算有关。围绕这一核心主张存在许多争议,矛盾激烈,讨论者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行业问题。”

这也是微信事件的症结之一。

如前所述,中国的网间结算系统意味着,无论用户行为如何,只要不同运营商之间产生流量,中国移动就会与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结算费用。这个系统最初是为了用移动服务的高利润补贴固定网络基础设施而设计的。后来,结算价格多次调整,但大额补贴政策没有改变。

3亿微信用户产生的流量不仅给中国移动带来了负担,而且由于中国90%以上的服务器和骨干网络都在中国联通(600050)和中国电信手中,中国移动不得不为微信的免费埋单。

虽然网间结算的成本标准在下降,但其对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在“剪刀差”的情况下,当地的权衡足以动摇运营商之间的利益格局。

同时,由于联通和电信用户规模较小,主要使用3g网络,受影响较小。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大,主要使用2g网络,因此对网络的影响也最为明显,这也是另一个重要的症结。

因此,在这件事上,中国移动是最焦虑的,而其他两家运营商则从容得多。

第四,中国移动挖了一个洞,却给自己挖了一个洞?

事件加剧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移动没有直接告诉腾讯我的成本增加了,我无法支持,所以我不得不向你索要费用,但却掩盖事实,找借口,最终让自己陷入困境。

中国移动表示,微信带来的“信号风暴”正使中国的移动网络越来越受阻,甚至可能崩溃。

这是事实。事实上,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能比中国移动所说的更严重。但问题是,这与向腾讯收费有什么关系?

显然没关系。即使运营商向腾讯收费,也无法阻止用户继续使用微信,“信号风暴”依然存在。

这个逻辑错误已经成为许多人质疑中国移动的重要原因。

运营商内部的一些朋友了解到,这可能是过去的习惯,这让中国移动认为政府和公众更容易关注和担心网络风险,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然而,它忽略的问题是,当这种方法被附加到商业目的时,它将被外界视为腾讯的一个“按钮”,其效果与预期相反。

惯性思维并不总能解决问题。

第五,如果腾讯“收费”,用户也会“收费”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成本增加后,会转嫁给用户,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就总额而言,如果向腾讯收费,它要么会降低利润率,要么会增加向用户收取的费用。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逻辑。

然而,绝大多数微信用户不可能感受到这种变化。

中国目前严峻的互联网竞争环境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处于“伪自由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肆虐的局面。

所谓“伪免费模式”,就是向用户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同时销售各种增值服务包,将用户资源作为商品,在广告、流量注入等其他环节赚钱。在qq时代,腾讯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未来微信也不例外。

第六,腾讯给监管者带来了两难?

腾讯对此事有何回应?

中国移动玩错了游戏,这使得腾讯获得了3亿用户的公众支持,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只要腾讯的服务器还在运营商的机房里,还在使用运营商的网络,没有运营商它就永远无法真正生存。即使是最强大的鲨鱼也离不开基本的网络。

因此,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提出要开放网络建设。

这是对底线的直接打击,但也给监管当局带来了困难。如果网络建设开放,全国的信息通信产业结构可能受到冲击,国防、安全等重要领域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然而,如果不对公众开放,移动互联网公司有理由超越运营商,用“免费午餐”一寸一寸地摧毁他们的防线。

第七,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动,情况会如何发展?

那么,监管者应该做什么?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们已经习惯了政府对行业内重大纠纷的最终决定。但是现在,政府的手越来越少了——至少在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是这样。因为政府已经越来越准确地掌握了自己的权力边界:除了建立市场的核心秩序和统治那些越过法律边界的人之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越少,行业就越健康。例如,在微信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伟有两个词值得咀嚼。

“微信收费”的公众事件演变

总之,MIIT是在“协调”各方,而不是“研究如何应对”。另一句话是,“让市场解决市场问题”。

显然,政府不准备“开枪”。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商业问题,一个人想要钱,却不给钱。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和不满,没有人越过法律和道德底线。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自己讨论。

谢天谢地。至少我没有想到政府处理这件事的更好方法。

当然,问题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情况会如何发展?1.腾讯仍需协商向运营商支付费用,但最大的可能性是它将支付费用。区别在于要付多少钱。值得注意的是,外部舆论的放大趋势也将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砝码。

2.没有真正的免费蛋糕。微信商业化是必然趋势。不管运营商收费与否,微信都将商业化。唯一的区别是,它的商业模式和定价策略可能会在不同的成本条件下略有调整,仅此而已。

3.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微信的基本服务肯定会对用户免费。马不会蠢到去收费,而运营商也不会蠢到强迫马去收费。那些叫嚣“自由时间的终结”的人要么不理解,要么是黑人。

至于其他变化,它们通常是不相关的。

唯一重要的悬念在于这一事件会给政策带来多大影响。

例如,网间结算是一个难题。

例如,民营资本已经进入电信改革,这将是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其深度和广度仍需时间观察。

来源:济南日报

标题:“微信收费”的公众事件演变

地址:http://www.jy2z.com/jnxw/1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