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5字,读完约7分钟

过去40年,在中文世界流传最广的外来短文不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吗? 在1980年上映的苏联电影中,其片名成为被养活时代的鸡汤,火辣辣的口感、微寒的体感是痛苦和决断的冷静,坦率勇敢的忍耐。 对于刚走出特殊年代的中国人来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及其有名的台词“生活从40岁开始”,一定酝酿出了全新的精神气象。 有万物开始的意思。 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海报,但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名言,弗拉基米尔·门绍夫导演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不能说是源头。 事实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俄罗斯的古谚语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伊凡四世的时代。 《西方名言引用喻词典》(花城出版社1990年8月版,陈珍广,祁庆生编)整理了这个语境 《西方名言引喻典故词典》中有词条“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第213页),相关情况如下说明。 16世纪,莫斯科公国(注:原书错了,征服喀山时是俄罗斯帝国)征服了喀山汗国。 胜者残酷地对待被征服者 无论哪个国家哀诉破家而死的鞑靼王室成员越来越宽容,都不能引起莫斯科统治者的同情 所以有句话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参见《喀山孤儿》词条) 成语自不必说,无论一个身体多么冤屈,哭着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别人都不敢相信 但是相反,对于不幸的事情,眼泪是没有用的。 遭遇不幸的人还是正视现实,鼓起勇气克服困难是上策。 根据《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提示,同一本书中有《喀山孤儿》(第167页)。 这个词条补充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1552年俄罗斯征服喀山汗国后,鞑靼王室成员为沙皇寻求尽可能多的宽容,流鼻涕诉说自己的痛苦,被称为喀山孤儿。 另一个是喀山汗国灭亡后,莫斯科出现了多个乞丐。 他们都声称是战争的受害者,自己的父母说喀山汗国被包围时死了 当然,很多人胡说八道是因为这个所谓的“喀山孤儿”被比作可怜的人,假装贫穷可怜人。 从两个词条的注释中,人们可以闻到来自历史深处的肃杀之气,那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反映的现实要残酷一些。 16世纪中叶,伊凡四世肇始的俄罗斯对外扩张,为这句名言的诞生铺平了充分的波澜,冷血无情的背景。 很明显,一切都要从伊凡四世开始 伊凡四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 但是,他有被称为“伊凡雷帝”的更显著的别称和比被称为“恐怖的伊凡”更能表现风格的绰号。 史学家伊凡四世对功过是非的评价历来争论不休,毁誉不同 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和现在主流的俄罗斯历史学家眼里,他是优秀的历史学家 但在西方历史学家看来,他是俄罗斯式独裁政治的化身 这位“白皮黄心”的俄罗斯沙皇,与高度的智慧和极端的残忍联系在一起 他傲慢淫逸,喜怒无常,嗜血,残忍疯狂,清除异分子,诡戮无辜的人 他对臣民采用的酷刑和迫害手段花样繁多,屠杀的规模令人毛骨悚然 但是,在公共容忍论上,与其说伊凡四世天生残忍,不如说他性格多而杂 因为他铸造的性格成长经验充满变幻和不安 伊凡四世出生于1530年,幼年失去父母,由领主们辅政,幼年时的他是克里姆林宫高墙中的“囚犯” 宫廷内的激烈流动和自杀,对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和1547年亲政后的统治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一方面暴力,专横,君主权神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绝对服从。 另一方面,胆小多疑,有神经质的恐惧感,习性把天下人视为欺负人的谋反人 一般来说,具有“暴力-胆怯”双重人格的独裁者必须不断地开辟疆拓土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伊凡四世是典型的样本,他可以看作帝俄扩张史的起点 伊凡四世征伐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莫斯科东部、伏尔加河左岸的喀山 喀山最初是由保罗人建立的,蒙古西征时编入金账汗国版图,金账汗国不落后于鞑靼人在这里建立了喀山汗国。 鞑靼人和俄罗斯人以前是金帐汗国的臣属,有蒙古基因,但区别只是信仰 据传说,鞑靼人的蒙古族比俄罗斯人“纯粹” 直到16世纪,双方攻守的势头总体上是鞑靼人入侵莫斯科,屠杀、掠夺和贩卖斯拉夫人。 俄罗斯有句古谚:历史记忆作用于民族语言,“不邀请的客人比鞑靼人差。” 所以,伊万四世征伐喀山有疆拓土的动机和复仇的意思 事实上,伊万四世在1547年他加冕被称为沙皇的那一年开始在喀山使用兵,但由于河很快解冻,所以没能过伏尔加河 5年后的1552年,伊万四世亲率15万人的大军、150门大炮分成水陆两手再次进军喀山 喀山城堡的防御工事不错,骑兵的战力也不亚于伊万四世的大军 但三个重要因素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其中之一,俄军来自伏尔加河上游,切断了喀山城的水源。 其二,俄军炮兵占有绝对的特征,木制大炮塔的建设使喀山的大部分成为炮火的掩护。 其三,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俄军发掘了通往城墙的地下道 喀山战役,表象上是两个蒙古余脉的内战,本质上是依靠欧洲技术文明的俄罗斯对奥斯曼帝国的从属胜利 1552年10月2日,喀山城破了 这一天,整个战争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祈祷伊万四世,骑马奔赴喀山汗国的宫殿。 这时,喀山可汗雅迪·格尔穆罕默德的后宫佳丽们拿着金银财宝冲出宫殿的大门,哭着倒在俄罗斯军队的铁蹄前 之后,可汗本人看到很多人离开了,低眉爬在伊凡四世的脚下,祈祷原谅。 “一代雄主”有点傲慢轻蔑,对哭泣的投降者说:“不幸的人,不知道俄罗斯的威力! ”。 (《一代暴君:伊凡雷帝》第51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9月版,亨利·特罗亚着,张志,刘广新译)喀山汗国宫门前的投降场面,和伊凡四世对“哭失败者”说的这句话,“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母题,也是之后的一句话。 俄罗斯军队吞并喀山后,鞑靼人怎么样了? 属于人们常识范围内的预想,那是国破家死者必然享受的待遇 被伊凡四世强迫,雅迪格尔·穆罕默德和臣子们改信东正教,接受洗礼 他的后宫佳丽和战死鞑靼人的遗孀也放弃了信仰,成为了俄罗斯军队将士的幕府卑侍 然后千喀山人民成了俄罗斯帝国社会最底层的草民 他们不仅要忍受苦役,而且要承担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六年建设期间的所有支出 从16世纪中期开始,许多流离失所的喀山人来到了俄罗斯的帝都莫斯科。 其中包括被鞑靼人抢劫的俄罗斯人。 这些喀山人带着孩子妇女,衣食不足,忧郁地哭着,但被欺负的俄罗斯人不同情他们。 什么感情能压倒人类拥有的同情心? 应该是基于羞耻的仇恨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和“喀山孤儿”俄语是在那时的莫斯科街头出生长大的 那是胜者对失败者漠不关心 攻占喀山标志着俄罗斯完全摆脱了“蒙古-鞑靼”系民族的统治,伏尔加河东岸的大片土地向俄罗斯开放。 喀山汗国灭亡后,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等也被纳入帝俄版图 东欧边缘的玫瑰小国终于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领土大国 在这个不可思议的扩张鸿篇中,伊万四世成为故事的第一推动力 出生时,被喀山的卡恩法·格称为“吞下鞑靼人的牙齿”的巨大婴儿吞没了更大的土地和越来越多的人们 最终,俄罗斯成为列宁口中的“各族人民的监狱”(《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1卷,第392页)。 有兴趣的是,喀山正好是列宁成长的地方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来源:济南日报

标题:热门:语录侦探

地址:http://www.jy2z.com/jnxw/1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