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3字,读完约4分钟

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

在我国江南地区,水网纵横,湖广,这些水域种着莲藕,夏天最热的时候荷叶溢出湖面,荷花相继开放。

映在天空的花叶间,采集莲花的女性划着小船,穿过舒卷飘来飘去。

清风徐来,荷香四溢,人脸花色,交相辉映。 她们有时轻轻地摘下害羞的莲花,用纤细的玉指把一粒青碧的莲子从莲蓬房里剥下来。 有时兴致盎然,轻歌互答,清朗的歌声在湖光山色中回响很久。

古代文人墨客也经常被游湖采莲的美丽场景所感动,将其固定为诗词的歌赋,今天我们来欣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

《采莲曲》之二

王昌龄

荷叶裙子切成一色,芙蓉开在脸的两边。

看不到乱入池,听着歌开始觉得有人来了。

748年,51岁的王昌龄由江宁丞降为龙标尉,统治了今天的湖南怀化一带。

今年夏天,王昌龄出去玩,偶然遇到当地酋长公主在荷塘采莲唱歌,在那里创作了两首《采莲歌曲》,记录了这种动人的感情,其中广泛演唱的是第二首。

诗中说,采莲女穿着绿色的罗裙,绿得像荷叶,水芙蓉亭玉立,对着采莲女的脸开。

罗裙子的绿色,芙蓉这样的采莲女,置身莲池不容易,只有在她们清脆的歌声响起的时候,才感到惊讶。 有人拉着船来采莲的。

王昌龄的这首诗很棒,在以采莲女为表现对象的诗中,他不是在视觉上故意强调采莲女的形象,而是意图削弱她们的存在感。

她们穿着绿色的裙子,颜色像花,混杂在田莲叶和亭莲花中,如果藏起来,不知道哪个是花,哪个是人。 但是,这样的解决办法使采莲女和周边环境一体化,浑然一体。

在采莲歌慢慢响起之前,采莲女的身影没有跳出画面,只有轻歌在映在天空的池塘上空摇曳回响,被观察者注视,听歌入神。

采莲是古代江南的重要农事和民俗活动,在这样的劳动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古老的民谣“采莲曲”。

第一首采莲歌是韩乐府诗《江南》,南朝乐府民谣《西洲曲》是采莲曲的杰作。 “采莲南塘秋,莲过头。 低头做莲子,莲子蓝得像水。 莲花怀里的袖子里,莲花的心都红了。 郎没来,抬头看着飞鸿。 ”。

在这里,采莲歌成为劳动中的青年男女互相善意的恋歌,同时也成为文人热衷于创作的主题素材。 于是,采莲曲从民谣走向文学,更广泛的时候在空中被人们歌唱。

采莲,原是荆楚、吴越等南方一地区的重要农业活动。 隋唐以后,随着大运河信息表达的南北,北方皇家园林也广泛种植莲藕,采莲也成为炎夏宫廷常见的娱乐活动。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宫苑图》,描绘了古代宫苑夏天游湖采莲的场面。

▲《宫苑图》南宋侘名

绢本着色23.9cm×7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金灿灿的青翠山水楼阁的画,画面上的远山近石都以青翠的重彩装点,呈现出满目盛夏的景观。

青翠的山林之间,殿宇林立,楼阁高耸,湖水如碧,桥如彩虹。

宫殿楼观,屋宇舟车线都很细,细致,多用金线勾画出建筑物的轮廓和网巾的水纹,使原来颜色明亮的画更光彩夺目。

盛夏,宫苑池塘的水中缠绕着荷叶,荷花盛开,宫人们坐小船在湖上浮舟,一边看着湖和山的颜色,一边在莲花叶中穿梭玩耍。

桥上的行人也被这种美丽迷住了,不由得停下脚步看着。

这幅画前面有一本篆书的题目,叫大李将军御苑采莲图。 所谓大将军,是唐代画家、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据说是他开始画蓝绿色山水的。

20世纪55年代,与故宫博物院创立相关的文物鉴定家吴景洲把这幅《宫苑图》放在怀里,认为应该是《清河书画舫》中著录的《唐大李将军御苑采莲图》,于1955年捐赠给故宫。 后来,根据学者的考证,这不是唐画,而是南宋画家做的。

热门:游湖采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虽然不是李思训亲手做的,但与李思训的传世作品《江帆楼阁图》很相似,反映了早期青绿色楼阁绘画的优势。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

绢本着色101.9cm×5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湖采莲本来是江南水乡最罕见的生活场景,但由于独特的美感,成为中国文学、音乐、舞蹈中坚持表现的主题。

这里充满了中国人对荷花的爱,对美丽的东西的重要性,对江南文化的尊敬,对山水自然的依恋,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原标题:“游湖采莲:荷叶罗裙一色切,芙蓉开在脸的两侧”

阅读原文。

来源:济南日报

标题:热门:游湖采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地址:http://www.jy2z.com/jnxw/1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