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5字,读完约2分钟

年末,一批打着“互联网金融创新”幌子的非法集资风险暴露无遗,部分涉嫌犯罪被依法立案侦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虽然金融创新需要一定的容忍度,但监管当局应积极行动,严格防范通过虚假金融创新非法集资“救活灵魂”,并支付空人的钱袋。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爆炸性增长,一些非法集资活动借“互联网金融创新”之名实施欺诈。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已经有2000多个p2p网络借贷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经超过万亿元大关,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好坏参半的局面。然而,非法集资往往以网上贷款和网上理财产品的名义,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资金,收益率超过10%甚至更高,甚至给管理人员高额佣金。事实上,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真正的经济项目,可以支持这样一个长期的回报率?这些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频频出现,危害极大。

新华社评P2P:别让伪金融创新掏空百姓钱袋

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非法集资的直接受害者是普通人。一些阿姨和爷爷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所以他们很容易被“高收入”和虚假宣传所吸引。有些人甚至献出了他们一生的积蓄,但作为交换,他们被欺骗了。如果让这种伪金融创新发展下去,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金钱上的损失,还会积累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新华社评P2P:别让伪金融创新掏空百姓钱袋

当风险暴露、人员受损时,监管的“利剑”必须尽快拔出。今年7月,10个部门发布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但相关细则尚未出台。人们期望监管当局真的采取行动,这种设定的门槛必须设定。对此实施的监督必须严格执行,不得在人员资质、业务范围、操作规程、处罚标准等方面存在漏洞。应该关闭,以防止非法集资占据喜鹊巢和疯狂增长。

新华社评P2P:别让伪金融创新掏空百姓钱袋

值得注意的是,“铁路警察各管各的”和“谁的孩子被带走”的监管模式,很容易导致真正的监管空和套利空,给非法集资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幌子进行欺诈和诈骗的机会。今后,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协调合作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才能使“基层金融”更好地为“基层”服务。(结束)

来源:济南日报

标题:新华社评P2P:别让伪金融创新掏空百姓钱袋

地址:http://www.jy2z.com/jnxw/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