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3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广播网北京2月15日电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在中国用手机短信拜年已经有十几年了。2002年成为主流的拜年方式,2009年达到高峰,短信数量超过150亿条,达到创纪录的535.37亿元。

在过去的两年里,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兴起,新年短信的数量有所下降,但并不明显。在过去的春节,我们的每部手机都再次经历了短信的狂潮。以我自己为例。春节期间,我收到了300多条短信,与往年大致相同。这个数字让我有点吃惊。我很惊讶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的人用短信来表达新年祝福。我们应该知道,微信用户已经超过3亿,主流人群开始使用微信。与短信相比,微信注入方便,呈现方式多样,最重要的是成本接近零。

吴伯凡:手机短信的黄昏

然而,据统计,去年除夕夜,每人平均发短信42条,而去年除夕夜,每人平均发短信36条,仅下降了14%。虽然这是两位数的下降,这对移动运营商来说是个坏消息,但这一下降幅度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因为大家都觉得,由于去年微信和微博的使用,发短信和打电话的概率明显下降,降幅远远高于14%。这怎么解释呢?经过仔细考虑,原因并不复杂。总而言之,14%的统计结果取决于特定的抽样人群和特定的抽样时间。

吴伯凡:手机短信的黄昏

每个人的交际圈都是一个同心圆结构。在最里面的同心圆中,只有六七个人属于最亲近的人,然后是亲戚和朋友,然后是熟人、半熟人、一生一次的人和最外面的陌生人。短消息是一种延时通信,信息的接收方和发送方不必同步交换信息,从而避免了实时通信中的中断和干扰。手机短信的这一特性使其成为远近人群最合适的交流方式。

吴伯凡:手机短信的黄昏

在春节期间我们收到的短信中,最常见的是那些通常彼此联系不多的半熟人或者联系不多但很可能再次成为陌生人的人发送的短信。借助一年一度的新年信息,半熟人和潜在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保持。有亲密关系的人有更多的联系,所以他们不需要用短信来拜年。春节期间一半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电话进行的,相互送礼或直接见面。

吴伯凡:手机短信的黄昏

由于成本高、操作不便、呈现方式单一,短信只能成为一种辅助和补充的沟通方式,而微信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呈现方式多样的特点,这决定了它可以成为工作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主流沟通工具,工作生活中的亲密伙伴,以及日益密不可分的沟通工具。也就是说,通常通过微信保持密切联系的人越来越少使用短信,用短信来庆祝新年就更不可能了。相反,没有对方的微信号,或者因为缺乏亲密关系而很少通过微信交流的人,更有可能在这种年度交流中使用手机短信。

吴伯凡:手机短信的黄昏

当然,与微信相比,短信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不是免费的。其次,与微信相比,微信是一种更传统的交流方式,这使得用短信来拜年更加正式。因此,很多很少使用短信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用短信来拜年。

基于以上原因,被用户悄然抛弃的手机短信在春节期间罕见地流行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衰落的趋势。移动运营商不应该忘记春节期间短信依然火爆的事实。阳光的繁荣只是意味着短信已经进入黄昏。夕阳无限美丽,只接近黄昏。!

来源:济南日报

标题:吴伯凡:手机短信的黄昏

地址:http://www.jy2z.com/jnxw/1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