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8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傅

上周,腾讯未能发布“绝不向用户收费”的承诺声明后,微信收费纠纷终于有所缓解。仅在一个月内,电信运营商和腾讯之间关于微信收费的纠纷就迅速发酵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因为涉及到大量用户,包括超过3亿微信用户,甚至11亿手机用户;另一方面,似乎有关各方有意无意地混淆了事件的因果关系,最终使得事件在混乱中变得越来越激烈。

微信收费乌龙凸显运营商流量剪刀差危机

微信收费之争和电信运营商收费问题在媒体解读过程中被混淆。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新浪微博上的许多微博也在传播误读信息,使得事件越来越糟。

微信收费问题原本只是电信运营商和腾讯之间关于商业利益再分配的谈判,双方都希望通过某种商业模式达成平衡。然而,这一传言后来变成了“运营商向微信用户收费”。众所周知,微信用户是腾讯用户,微信用户已经向电信运营商支付了一定的网络流量费用,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收取使用微信的费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退一步说,即使用户被收费,腾讯应该是收费的主体,而不是电信运营商,这是不合逻辑的。

微信收费乌龙凸显运营商流量剪刀差危机

事实上,双方都是微信收费纠纷的受害者,用户遭遇了虚惊,媒体上演了一场舆论战。事件背后,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流量管理以及对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的理解等方面的弱点逐渐显现。

事实上,微信收费不是问题。香港电信运营商电讯盈科(pccw)和微信联合推出了每月8港元的无限制流量套餐。在中国,类似的应用模式已经存在。2011年,中国联通给用户“免费定向流量”,让他们使用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目前,这种模式也适用于每月支付几元到十元以上的银月台、产巴等应用,使用这种应用产生的交通费用是免费的。

微信收费乌龙凸显运营商流量剪刀差危机

运营商要求对ott收取额外费用的案例最早出现在法国。今年第一季度,法国电信与谷歌达成协议,对谷歌网络下的谷歌流量收取额外费用。然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直接增加互联网资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腾讯需要为此次微信收费纠纷向电信运营商支付多少费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办法。如果腾讯每年为微信支付上亿元的网络使用费,对腾讯的运营影响不大,也无助于运营商网络的改善;如果腾讯每年向运营商支付数十亿元,与数千亿元的网络建设资金相比,这仍然是九牛一毛,但腾讯将会被这种情况淹没。这反映出运营商面临严重的交通剪刀差困境,收入增长下降,技术进步缓慢,交通增长较快。

微信收费乌龙凸显运营商流量剪刀差危机

剪刀差越来越大,任何企业都难以在这种扭曲状态下长期生存,这已经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共同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ott企业采用何种模式来实现商业利益的平衡。

来源:济南日报

标题:微信收费乌龙凸显运营商流量剪刀差危机

地址:http://www.jy2z.com/jnxw/1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