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1字,读完约5分钟

麦浪滚滚,金灿灿的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目前,三夏产业由南向北发展,对粮食丰产、农民增收非常有意义 三夏为什么忙?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通常从每年5月中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 夏天的收成以晒冬小麦和油菜为主 夏种在夏天收获后,将夏玉米、夏大豆、移植水稻等平整播种 夏管对春播作物和夏播作物进行田间管理,5、6月作物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需要进行喷雾、除草等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农业气象中心首席专家延昊说,从作物收获的角度来看,夏季收获是每年的第一个收获时期 从农业生产来看,春耕春播是一年中第一大忙,夏收夏种是第二大忙,秋收秋种是第三大忙 俗话说,春天争日子,夏天争时间。 与春天相比,夏天的农时更宝贵 夏天作物生长旺盛,雨热相同的季节,水热条件配合得当,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缩短收获时间,必须完全利用水热资源。 这是因为要抢劫物种,时间紧迫性更强,不能总是落后 最近安徽淮北小麦陆续成熟进入收获期 在图/文范胜明/谢芳,三夏季节收什么,种什么? 夏天收获期间,我国主要收获冬小麦和油菜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很大,从西南到江淮、黄淮、华北到西北等地区,是冬小麦产区 油菜是中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 每年5月,夏收夏种工作从西南和江南地区开始,然后向东、北发展。 到6月下旬,全国的夏收、夏种事业已经进入尾声 5月,主要在西南地区收获冬小麦和油菜,在江南、江汉等地收获油菜。 5月末,江淮、黄淮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陆续开始夏收、夏种。 6月中旬是北方冬麦区夏收、夏种集中的时期。 从6月下旬到7月初,华北北部、甘肃和新疆等部分地区还有理发夏收、夏种活动 夏天的收获需要什么“日”? 从夏天收到夏天的种子,农民等着下雨,等着下雨,从收获到耕作,都需要“夺天” 这是由中国夏天粮食作物主产区的气候优势决定的,也是往年夏天收获、夏天气象服务的热点 三夏季节处于汛期和强对流天气的多发期,各种天气过程非常频繁 什么天气适合夏天收获,夏天种子? 什么天气不利于夏收、夏种?“收麦如火,龙口夺粮。 由于中国各地夏收、夏种时间差大,不同地区、阶段的夏收、影响夏种的主要天气活动也不同 晴天有利于作物的收获,如果作物完全成熟,夏天收获时晴天最好。 如果作物处于灌浆末期,夏季收获时以晴天为主,中间小阵雨最好,可以延长作物灌浆时间 与夏季收获不同,夏季种子以雨为最好,雨后开展夏季播种工作,改善土壤潮湿有利于种子幼苗的生长 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王化村农民5月23日种植水稻 图/文张鑫夏最害怕干热风、连雨、强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夏天收获的时候,一些地区的冬小麦处于灌篮后期 在土壤潮湿的麦田里,干热风影响叶子的光合速度,导致冬小麦早老、成熟期早期化、小麦灌浆速度和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的最终产量。 偏差地区采用小水细灌方法进行灌溉,可以减轻干燥热风的影响,促进冬小麦的充分灌浆 冬麦区要采取“一喷三防”措施,增强小麦植株生长能力,延缓植株老化,增强抗旱热风的能力,防止冬小麦倒伏和病虫害。 下雨也影响麦收机械化作业,成熟的小麦和油菜容易发霉,必须收获影响质量和产量的早晴成熟的小麦和油菜 强风暴雨容易引起作物倒伏,影响产量 夏天的种子害怕干旱和长雨等灾害天气 干旱有时导致作物播种后出苗困难,出苗质量下降 连日下雨导致土地过湿,影响机械化播种作业,另外,由于伴随着寡照,出苗质量不高 今年夏天的收获,夏天的种子“天”怎么样? 中央气象台预计,夏季收获的夏季期间天气良好,有利于夏季收获 6月上旬,黄淮东部、华北南部、陕西关中等麦收区气温正常高,降水正常少,天气晴朗,有利于冬小麦成熟收获。 预计6月中旬华北、新疆南疆等麦收区气温正常高,降水量正常少,总体上有利于冬小麦成熟收获日。 北方的夏种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 中央气象台预测,6月上旬,北方夏种区多有阵雨和雷雨,大部分有10~25毫米的降水,比较有效地补充土壤水分,有利于土壤潮湿的夏天播种和作物出苗。 6月中旬,夏播区大部分温高雨少,土壤失湿较快,预计河南西部、华北南部等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干旱。 延昙建议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时收获冬小麦和油菜。 江淮、江汉、黄淮等要抓住晴天,加快麦收进度,防止强对流天气,确保田间作业人员安全 北方冬麦区需要注意夏收夏种工作 各地要及时收获成熟小麦,确保粒子回到仓库,观察未成熟冬小麦防止干燥热风和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收获的地区适时整地,河南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适时利用土壤潮湿,播种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确保夏种顺利进行。 已经播种地区努力搞好苗期田间管理,搞好幼苗出苗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作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张明禄微信:张琳皓原标题:《又在三夏忙碌的时候! 夏天的收获需要什么“日”? 》阅读原文

来源:济南日报

标题:热门:又到三夏大忙时!夏收夏种需要什么“天”?

地址:http://www.jy2z.com/jnxw/1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