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5字,读完约8分钟

随着时间的推移,“棱镜门”事件已逐渐远去,但由此引发的信息安全危机仍在国内it行业掀起了一场风暴,并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深刻影响着行业格局和市场发展趋势:在“本地化可以独立控制”的影响下,国外it品牌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许多外国it品牌开始选择国内it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或建立合资企业,或参股,或开发技术,以获得“身份”。

借道国内合作伙伴 外资品牌积极融入中国IT市场

外国品牌已经“束缚”了国内合作伙伴

自“棱镜门”事件以来,“确保信息安全,实现核心软硬件自主可控的本地化”在全国范围内上升到了空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国外it品牌在中国拓展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许多企业找到了一个暗合的解决方案:与国内it企业合作。

最近,戴尔和清华同方宣布将在计算机系统、服务和解决方案、it基础设施、全球采购和供应链协调方面进行合作,以增强竞争力。这种合作从双方接触到签署合作备忘录只花了两个月。目前,合作的地理范围仅限于中国市场。具体的合作形式非常广泛,包括在R&D的合作、技术和产品的合作,以及渠道和客户资源共享等销售方面的合作。双方甚至将在人员培训和供应链合作方面展开一系列行动。

借道国内合作伙伴 外资品牌积极融入中国IT市场

对于戴尔来说,虽然它在服务器的市场份额上有优势,但作为一个外国品牌,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受到“自主控制”等政策的影响,因此找到一个国内品牌厂商合作是一条捷径。

同样,H3C选择了股权变更的方式来确定其作为“国有企业”的身份。

5月21日,清华控股的子公司紫光控股宣布将以不低于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惠普公司的子公司h3c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其在香港华三51%的股份。这标志着被外界质疑了几个月的华三的身份终于得到了确认,华三的股份在多次买卖后又回到了“民族企业”阵营。

过去几年,由于惠普的持股,H3C一直打着合资的幌子在中国开发生产,这导致其在政府主导的网络设备采购中处于劣势。例如,有一段时间,华三很少出现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设备集中。

作为一家老牌外资企业,ibm采取了更实际的措施:与中国it企业进行深度科技合作。通过openpower Foundation与中兴通讯、Inspur、苏州中生洪欣、江苏工业技术国际研究院等企业的合作,ibm开启了其主要硬件力量(全球)平台,同时,ibm在中国的宣传口号也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制造”。

这是一个双赢的决定。对于ibm来说,它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权力阵营,扩大市场影响力,进而增加硬件业务的增长;对于中兴通讯(ZTE)和Inspur等国内企业来说,借助ibm的领先技术和芯片级的开放能力,他们的技术实力可以迅速提升。

中国仍然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市场

“自主控制”和“本地化”的概念并不新鲜。然而,“棱镜门”事件爆发后,“自主控制”和“本土化”立即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去年5月20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通知,要求中央政府采购的所有pc产品不得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同月23日,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为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中国用户的合法权益,中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规定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必须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与此同时,中国开始计划在信息系统领域实施相关限制性政策。

借道国内合作伙伴 外资品牌积极融入中国IT市场

2014年9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9号文件),明确提出:“在涉及敏感客户数据的信息处理环节,应优先使用安全、可靠、风险可控的信息技术和服务;自2015年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应用逐年增加,增幅不低于15%,到2019年总体占比不低于75%。”

借道国内合作伙伴 外资品牌积极融入中国IT市场

受此影响,许多统计数据显示,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下降。

过去,中国市场一直是思科业绩增长的驱动力,但在“棱镜门”事件曝光后,思科在中国的业绩开始受到影响。根据思科提交的财务年度报告,思科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在2011财年和2012财年分别增长了11%和17%,但在“棱镜门”曝光后的一个季度,思科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额下降了18%。

Ibm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家老牌it制造商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业务,尤其是服务器等硬件业务。仅在2014年第一季度,ibm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20%。据分析师估计,ibm约4%的收入来自中国,约合40亿美元。Ibm最新的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的收入连续13个季度下降,第二季度的收入低于市场预期。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ibm的总收入下降至208.1亿美元,低于汤森路透调查分析师209.5亿美元的平均水平..

借道国内合作伙伴 外资品牌积极融入中国IT市场

除了中国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制造商的业绩大幅下滑之外,一些外国it制造商的产品也受到了信息安全因素的影响,其中赛门铁克的安全软件因涉嫌漏洞被政府部门叫停。

同时,这是一个所有制造商都难以放弃的巨大市场。

根据CCID发布的报告,2014年中国it市场总规模为1.3万亿元,其中硬件市场7327亿元,软件市场2130亿元,it服务市场3590亿元。如今,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新动力。据预测,从2015年到2017年,it市场将呈现加速增长趋势,it服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1%,软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硬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

借道国内合作伙伴 外资品牌积极融入中国IT市场

显然,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外国品牌与国有品牌合作的最大推动力。

本地化的任务依然艰巨

业内人士认为,外国制造商过去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先发优势提前占领国内it市场,并通过高价获得巨额利润。近年来,随着国内自主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许多环节上具备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的实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本地化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国内设备和系统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日益缩小。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内it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未来的it本地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硬件产品的更换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以子部门中的服务器数字证书为例。虽然地方和金融部门都有自己的数字认证机构,而且一些厂商有很强的自主开发实力,但市场主要还是在国外厂商手中。“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和电子商务公司的服务器证书有99%来自外国制造商。”CCID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刘全说。

然而,在底层服务架构中,仍然存在对外国品牌的依赖。“就像操作系统一样,微软在桌面方面拥有绝对的垄断优势,苹果和谷歌在移动方面也是如此。”CCID Consulting总裁助理王强表示,虽然国内的操作系统得到了一些第三方厂商的支持,但“操作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尤其是在大众消费市场,需要丰富多样的参考,国内品牌很难替代它。”

借道国内合作伙伴 外资品牌积极融入中国IT市场

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技术、产品、整合合作和商业模式方面,本地化替代的任务依然艰巨。

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认为本地化更合适,应该被视为一个长期发展目标。目前,国内外制造商仍将处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环境中。当许多外国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需要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部署、运营和后期维护等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制造商依赖于国内制造商的行业经验,而国内制造商也需要外国制造商的先进技术作为骨干。双方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建设一个双赢的生态环境,这种合作模式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来源:济南日报

标题:借道国内合作伙伴 外资品牌积极融入中国IT市场

地址:http://www.jy2z.com/jnxw/5674.html